《左傳》
- 多行不义必自毙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
- 人谁无过?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
- 民生在勤,勤则不匮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
- 《书》曰:“居安思危。”思则有备,有备无患。《左传·襄公十一年》
- 太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。虽久不废,此之谓不朽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
- 我闻忠善以损怨,不闻作威以防怨。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
- 临患不忘国,忠也。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
- 末大必折,尾大不掉。《左传·昭公十一年》
- 为政者不赏私劳,不罚私怨。《左传·阳公五年》
- 无德而禄,殃也。《左传·闵公二年》
- 我无尔诈,尔无我虞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
- 宴安鸩毒,不可怀也。《左传·闵公元年》
- 弈者举棋不定,不胜其耦(ǒu)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
- 众怒难犯,专欲难成。《左传·襄公十年》
- 川泽纳污,山薮(sǒu)藏疾,瑾瑜匿瑕。《左传·宣公十八年》
- 过而不悛(quān),亡之本也。《左传·襄公七年》
- 华而不实,怨之所聚也。《左传·文公五年》
- 骄奢淫逸,所自邪也。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
- 善不可失,恶不可长。《左传·隐公六年》
- 俭,德之共也;侈,恶之大也。《左传·庄公二十四年》
- 兄弟虽有小忿,不废雠亲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
- 祸福无门,唯人所召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
- 量力而动,其过鲜矣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年》
- 辅车相依,唇亡齿寒。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
- 言之无文,行而不远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
- 树德莫如滋,击疾莫如尽。《左传·哀公元年》
- 不以一眚(shěng)掩大德。 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
- 从善如流。《左传·成公八年》
- 国之兴也,视民如伤,是其福也;其亡也,以民为土芥,是其祸也。《左传·哀公元年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