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/12/2019

人物列表

曾國藩

曾國藩(1811年11月26日-1872年3月12日),初名子城,譜名傳豫,字伯涵,號滌生,清朝湖南長沙府湘鄉白楊坪(現屬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天子坪)人,宗聖曾子七十世孫 (系出曾氏南宗)[1],中國近代政治家、軍事家、理學家、文學家,與胡林翼並稱曾胡。曾國藩與李鴻章、左宗棠、張之洞並稱「晚清四大名臣」,官至武英殿大學士、兩江總督,同治年間封一等毅勇侯,又授世襲罔替,諡文正。

王守仁

王守仁(1472年10月31日-1529年1月9日),幼名雲,字伯安,號陽明子,諡文成。浙江紹興府餘姚縣(今浙江省寧波餘姚市)人。明代著名的思想家、主觀唯心主義哲學家[1]、書法家兼軍事家、教育家,官至南京兵部尚書、都察院左都御史,因平定宸濠之亂等軍功而封爵新建伯,隆慶時追贈侯爵。王守仁是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,不但精通儒、釋、道三教,而且能統軍征戰。

因他曾在貴陽修文陽明洞天居住,自號「陽明子」,故被學者稱為「陽明先生」,後世一般稱王陽明,其學說世稱「陽明學」,在中國、日本、朝鮮半島都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。

朱熹

朱熹(1130年10月22日-1200年4月23日),字元晦,一字仲晦,齋號晦庵、考亭,晚稱晦翁,又稱紫陽先生、紫陽夫子、滄州病叟、雲谷老人,行五十二,小名沋郎,小字季延,諡文,又稱朱文公。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婺源(今江西上饒市婺源縣)人,生於福建路尤溪縣(今福建三明市尤溪縣)。南宋理學家,程朱理學集大成者,學者尊稱朱子。

朱熹家境窮困,但自幼聰穎,紹興十八年(1148年)中進士,年僅十九歲,歷高宗、孝宗、光宗、甯宗四朝。於建陽雲谷結草堂名「晦庵」,在此講學,宋理宗賜名「考亭書院」,故世稱「考亭學派」,又因朱熹別號「紫陽」,故世稱「紫陽學派」。朱熹是程顥、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,承北宋周敦頤與二程學說,創立宋代研究哲理的學風,稱為理學。其著作甚多,輯定《大學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為四書作為教本,也成為後代科舉應試的科目,在中國,有專家認為他確立了完整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。

陳寅恪

陳寅恪(1890年7月3日-1969年10月7日),字鶴壽,江西省義寧州(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)人,生於湖南長沙,中國現代歷史學家、古典文學研究家、語言學家,曾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,亦為民初時期清華大學國學院四大導師之一(其餘三人為梁啟超、王國維、趙元任)。通曉二十餘種語言。其史學脫胎於乾嘉考據學,著有《柳如是別傳》、《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》、《唐代政治史述論稿》。與錢穆、陳垣、呂思勉並稱為嚴耕望所評選的「現代四大史學家」。

顧炎武

顧炎武(1613年-1682年),原名絳,字忠清。明亡後,改名炎武,字寧人,亦曾化名蔣山傭。學者尊為亭林先生。明朝直隸崑山縣(今江蘇蘇州崑山)人,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、學者。知識淵博,與黃宗羲、王夫之並稱「明末清初三大儒」、「清初三先生」或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」。

黃宗羲

黃宗羲(1610年-1695年),字太沖,號梨洲,世稱南雷先生或梨洲先生,浙江餘姚縣(今浙江省寧波餘姚市)人。明末清初經學家、史學家、思想家、地理學家、天文曆算學家、教育家。黃宗羲與顧炎武、王夫之並稱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(或明末清初三大儒);與弟黃宗炎、黃宗會號稱浙東三黃;與顧炎武、方以智、王夫之、朱舜水並稱為「明末清初五大師」。黃宗羲亦有「中國思想啟蒙之父」之譽。

金聖歎

金聖歎(1608年4月17日-1661年8月7日),本名金人瑞,又名金采,字聖歎(有人認為他原名張采,並不正確),自稱是佛教天台宗「泐庵法師」轉世,因齋號泐庵,蘇州人,明末清初著名文學批評家,為人率性而為,恃才傲物,早年醉心佛學,半僧半俗,擅長扶乩,並自命才子,著作不倦,不幸卒於哭廟案。他評點小說《水滸傳》、戲曲《西廂記》及杜甫諸家唐詩,批點綿密細致,深入至一字一句,開創中國文學前所未有文學批評的新模式,樹立小說戲曲評點的新體例,為身後中、日、韓作家所倣效。他不滿《水滸傳》後半部招安的情節,腰斬百回本為70回本,創造更為明暢緊湊的新版本,流傳最廣,成為身後300年間《水滸傳》的通行定本,其修訂的《西廂記》亦公認為最優美的本子。他乩降才女葉小鸞(字瓊章),寫下動人篇章,成為江南士大夫佳話,亦為曹雪芹構思和創作《紅樓夢》的素材之一。金聖歎提高通俗文學的地位,提出「六才子書」之說,使小說戲曲與傳統經傳詩歌並駕齊驅,受推崇為中國白話文運動的先驅,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

Cloudflare R2 + WebP Cloud + uPic 免费图床方案

搭建免费全球可访问的图床方案:Cloudflare R2 + WebP Cloud + uPic